2015年8月26日 星期三

作者:吳明柱 Web Only
今年暑假我受邀參加美國特許學校KIPP聯盟2015年的年會,看到的第一個課題是:「哪些恐懼讓您裹足不前,無法使您的學生變得更好?」

KIPP 圖/吳明柱提供
KIPP相信「知識就是力量」

KIPP學校是1994年由2位年輕的美國教師Mike Feinberg與Dave Levin所成立。他們發現許多來自以非裔或拉丁美洲族裔為主的低收入社區的學生,因經濟弱勢(87%學生符合美國聯邦午餐減免標準),進入大學與完成學業比率偏低,又因家庭經濟條件、社會偏見而導致中輟率偏高,再加上公立學校功能不彰,部分教師無法提供學生足夠支持與學習輔導等因素,學習條件相當惡劣。

他們參加「為美國而教」(Teach For America)的師資培訓,進入低收入社區學校累積教學經驗,產生了一個強大的願景:「如何建立一個有效課堂,幫助孩子們養成知識、技能、性格和習慣的強大能力,讓學生培養進入大學並能持續學習獲得成功的能力,能為他們的社區,建立一個更美好的明天。」

從1994年至今,由Mike Feinberg與Dave Levin所建立的2所學校在全美已發展出183所KIPP系統的公辦民營學校,擁有7萬名在學生,並已有6千名學生進入大學,完成大學畢業比率是45%,遠高於美國全國比率的34%,類似社區學生大學畢業生比率的9%,是美國重要的公辦民營特許學校系統。

為弱勢學生、社區找出路

KIPP為所有參與夥伴與組織成員的大型年會,與會者包括KIPP各地分支機構,地區領導人、校長、領導人、教師、新進夥伴、投資贊助者、協力廠商、學生,與重要的夥伴,如Teach for America,One world等。因為嚴長壽先生為KIPP重要夥伴,我們因此受邀參與,一起參與的台灣夥伴還有支持本次活動經費與行程規劃的誠致教育金會(均一教育平台)執行長呂冠緯與曲智鑛老師、TFT夏于涵老師、偏鄉國中校長、致力於教學翻轉的現場老師與本人,我們的目標是去理解美國人如何突破困難,為弱勢學生、社區找出路,建構KIPP系統學校以突破學習困境,扭轉孩子的未來。

KIPP的方法不單單增加上課時數(提早到校,延後放學,加上寒暑假的校內外學習活動),增加老師協助學生的時間(晚上9點前不可以關電話,幫有需要的學生進行課業輔導),如何強化學生心智,建構強而有力的能力,面對種族偏見與文化差異,能保有高度學習力與耐力,不管去讀大學,或進入職場,不會被種族歧視、毒品、犯罪所吞噬,扭轉學生的未來與幫社區找出路,完成這些低收入社區與新移民的美國夢。KIPP相信,好的老師,好的教學,好的教學支持與領導,好的社會支援,好的系統整合,缺一不可。

整個年會的每個時段幾乎都有20堂課同時開放,3天半的研討會內容豐富,我僅就部分見聞與同團夥伴的課後分享,擇要紀錄,提供參考。

KIPP學校成功的關鍵

年會主題是「如何提升KIPP整體學校辦學成效」,這是一場以強化課程教學能力,提升學生學習品質為主的大型研討會,很像暑假集體進修與跨州的經驗交流。我參加的共有3天半的正式研習課程(提供給與會者的培訓研習課程,不是論文發表會),研討會以實踐導向的方式進行,沒有過多理論,以實作演練與分享討論為主,因為參加人數眾多,據大會統計,將近3000人參與年會,扣除部分贊助商與學生,同時進行的課堂幾乎有20堂以上,加上晚上辦理的開閉幕,早餐會的名人分享對談,全程課堂幾乎都是圓桌討論,雖然我的英語聽讀能力很差,又沒翻譯作陪,但仍收穫滿滿。
KIPP 2015KIPP年會圓桌討論,討論中途變桌與不同對象交流,主題是「閱讀素養藍圖建構」。圖/吳明柱提供


年會對KIPP的重要性,由活動安排可看出端倪,如何讓組織保有初衷,確保品質,更能有系統性地發展,讓美國社會看到學生的成功,為弱勢社區找出路是更大的宏願。

這些公辦民營的特許學校,向東方看齊努力學習,但仍保有美國的開放教學模式。他們強調探究與合作學習的課堂模式、教學與評量緊密連結、課程與教學管理系統結合、班級經營策略與文化回應教學、教學品質確保系統(學校領導人的教練能力訓練,課程內容小組的運作機制)、學生輔導與進路協助、網路資源與教學結合的實踐、財務規劃與政府資源整合,乃至於全程的媒體小組紀錄,都是KIPP學校系統成功的關鍵。

學校領導人如何協助老師

KIPP如何透過課堂研究(lesson study)協助老師?如何透過教練循環,協助老師由擬定成長目標開始,透過有系統的課堂觀課找出證據,協助老師分析、擬定優先行動,提供專業可行的回饋與示範,並持續進行教學輔導,是學校課程領導人必要的工作,需要在一定頻率確實執行,以課程領導人而言,有83%每2週至少進行一次教學觀察,而老師約49%每2週會被觀察一次。

在台灣,如何持續而有效的被執行,是我們的難題,而如何開始,我們得開始努力。

KIPP 進行教學觀察時,仔細收集證據,先暫停評價老師。圖/吳明柱提供

美國的教室觀察技術與台灣的教學觀察策略大同小異,重點仍在理解學生學習,蒐集學生學習證據,提供老師回饋為主,不需急於評價優缺點,重點在幫老師擬定優先的成長計畫,因為KIPP學校擴張速度很快,又有許多新進系統教學的老師需要協助,Coaching cycle的實施對學校教學品質有重要貢獻,更是關鍵所在。

KIPP 2015 KIPP年會,研討主題為「教練培訓策略分享與教師教學輔導」。圖/吳明柱提供

領導人的許願牆

學校領導人如何協助下個階段的領導人,是學校能否能永續經營的關鍵,培養學校的課程領導人是台灣的重大難題。

不只是行政或領導人難找,找到之後,是否提供專業協助,提供培訓課程,如何規劃與系統性運作,我們的努力在哪裡?回想自己的教學生涯,多數的能力多靠摸索而來,這是所有在職領導人的職責所在,我們怎麼幫忙夥伴?如何提供必要且長期的支持,別人眼中的自己,是否真的可以幫忙現場需要的人?每一項任務都是所有課程領導者需要努力的課題。

KIPP 地區領導人如何協助學校領導人,與佛羅里達州KIPP組織地區領導人於課後的分享,圖後所有為參與者的自我期許。圖/吳明柱提供
KIPP 參與者書寫被輔導夥伴眼中的自己。圖/吳明柱提供

對於好教學的渴望

如何讓老師教好,教的更好,是所有學校同仁、家長的渴望。
如何讓老師的課程與教學有效提升,如何協助老師進行有計畫的課程設計,如何讓共同核心教學標準(Common Core Learning Standards)轉化成各年級學期重要教學藍圖,再與單元教學目標與評量連結,是所有老師必要的功課,也是各分科領域研討的核心內容。

KIPP 閱讀素養的重要藍圖。圖/吳明柱提供

Content team(教學內容小組,類似台灣的領域小組)的運作就是核心。學校的Content team是否能有效運作,進行課堂研究的內容與核心工作,是學校教學品質的關鍵,目標就是嚴謹有效的實踐與前置規畫,而我們的領域小組共同備課,需要持續關注的也是實踐與落實度。

在各領域教學藍圖研討中,不約而同提到如何由共同教學標準解讀,進行大尺度的課程藍圖,建構到小單元的文本選擇與教學規劃設計。「連結(Aligned)」不斷被重複提醒,單元間的連結、教學與評量的連結,都是課程領導人與現場教師必要的功課。時間分配,以UBD(understanding base design重理解的教學設計)進行活動設計與評量規劃,教學藍圖即是評量藍圖相互連結的概念,也正是我們的重要工作,下面兩張表,其實與KIPP現場所帶回來的參考資料差異不大,更是明年的重點工作,老師的每一單元各種學習表現的時數如何分配,如何培養學生理解高層次問題或文章理解的工作,都是研討會的討論焦點。

KIPP 數學科的教學藍圖建議,宜蘭縣課程督學陸昱任製表
KIPP 國語文的教學藍圖建議

如何由台灣的課綱分析教材文本,以核心能力建構大尺度教學藍圖,配合時間分配規劃教學進度,配合核心能力指標,設計任務與課堂活動,透過教學藍圖參考作為評量藍圖依據,連結課綱、教學設計、教學計畫、評量規劃,透過課堂學習活動的觀察與評量分析、回饋,讓老師的每一堂課都是有意識的課堂,而非單只是教科書的傳聲筒,一定是國內外共同的課題。

建構自信 讓學生更堅強

低收入社區或經濟弱勢學生的特徵是信心不足,難以承受歧視與文化衝擊挑戰,如何協助學生建構能力與心理素質,是教師的挑戰。如何透過有意識的教學與班級經營策略,鼓勵學生勇於表現,掌握學習內涵,以努力工作,善良待人來強化學生心性,透過具體行動與行為改變,成為課程的一部分。透過儀式性的練習,在平日的課堂展現老師與學生的承諾,值得我們參考。

KIPP 2015 KIPP年會現場布置標語,學生的承諾。圖/吳明柱提供

班級經營與教室文化

透過有意識的教學行為練習,讓所有學生在學習策略、專注練習,讓班級經營不只建立班規,而是成為課程的重要部份,透過正式課堂的練習、練習、練習,內化成學習的一部分。例如SLANT策略(Sit up  Listen  Ask/Answer  Nod   Track speaker)坐直、聽、問答、點頭、追蹤說話的人,不單是老師提醒而已,而是透過老師有意識的正式課堂練習,讓學生學會專注策略,由低年級開始不斷練習。如何追蹤說話者,請參考影片連結(How to teach students to track the speaker KIPP),還有其他的班級經營方法,建構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

文化回應教學


美國主流社會對少數族裔的文化偏見,對學童的學習產生不良影響,如同台灣原住民或新住民學生的學習壓力,族群認同與文化差異如何與課堂結合,課堂教學如何與學生的現實生活連結,同樣是台灣社會的問題。

如何設計與家族文化結合,選擇適當的文本改編節慶活動與課堂結合,規劃社區服務與行動學習,都是讓學生理解文化差異的重要課題。文化回應課程設計,結合多元文化的教學設計,是學生參與美國社會的核心素養,從察覺文化差異開始,利用不同族群的背景或族群學生的文化特色、先備知識或生活經驗作為教學與學習的管道,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表現,建構堅強信念與自信心,不管是學科或人際互動的展現,學生未來就業或大學階段,才有能力應付偏見與挑戰。

KIPP年會與台灣的研討會不同之處在於,其中包含節慶元素,在開幕、閉幕,成功校友短講,贊助者感謝,優秀教師、學校領導人表揚與巨額獎金鼓勵,KIPP CEO、創辦人串場與鼓舞,讓所有參與者都能找到自己在幫助學生成功的路上,如何扮演一個重要角色。

早餐會與名人講座,則安排Levin、知名導演、演員、作家與成功校友分享,如何打造一個創意的學校,如何讓學生成功等名人講座,同樣都有很大的迴響。

KIPP 研習中場休息,茶敘,先來一瓶啤酒吧!圖/吳明柱提供

每天面對超大份量,吃不完的食物,研習結束後封街的快餐車,音樂、表演、舞會,研習會場中滿桌啤酒與雞尾酒,這一趟美國行,見識真實的美國文化,Work hard , Play hard。

真實面對恐懼

許多在公立學校教育夥伴,面對偏鄉或弱勢學生,面對當前的教學環境,日益強調自身權利的老師,經濟弱勢家長,學習動機低落的學生,感覺種種莫名的恐懼,不斷告訴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可能達成,「上面的人」不會支持,最後在恐懼中裹足不前,只能自怨自艾等退休,交給下個繼任者,希望他們能夠想辦法或更努力去改善現況。

其實與KIPP學校的夥伴面臨的情境相比,也許我們並沒有那麼困難。

台灣的公辦民營特許學校與均一教育平台與實體教學整合,與弱勢偏鄉的師訓系統合作,Teach for Taiwan(TFT)、實驗教育,這些台灣參與者都有機會對現有困境做出重大貢獻,那怕要像21年前的Mike Feinberg與Dave Levin,從一個地區、一所學校開始。

有恐懼,可以讓我們小心審慎而不是全然限制行動!

有恐懼,才能對照出勇氣!

所有的教育夥伴都可以參加無懼者聯盟,KIPP的成果,也許可以幫我們注入更多的勇氣,就從自己的學校,自己的班級開始吧!(作者為宜蘭縣教育局課程督學)

延伸閱讀: